新聞分類:行業資訊
近日,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門共同簽署《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》,力爭在五年內破解跨區域養老福利和服務方面的身份、戶籍壁壘。也就是說,京津冀三地老人在本地享受的養老福利待遇,將不會因為到其他兩地養老而改變,老人異地看病也將不再受醫?!跋拗啤?。
目前,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。在本市,大約5個戶籍人口當中就有1個是老人。讓老人有個幸福的晚年,不僅是子女們的家事,也是政府部門的責任。京津冀三地
“牽手”,打通與養老相關的醫療、低保、救助以及相關福利政策的銜接渠道,讓老人異地養老無障礙,無疑是一種創新探索。
其實,養老服務創新的空間很大,近年來,本市也在不斷探索養老新路子。比如,成立休閑養老服務中心,在部分省市建立養老基地,推出候鳥式養老,老人可以根據喜好和季節變化選擇養老基地。再比如,開展智能養老服務,老人在家可以通過電腦、電視、手機,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涵蓋生活所需的上門服務;老人在家若發生意外,身上的監護器會迅速“報警”給醫院和子女;失能老人一旦走失,監護人可以通過老人佩戴的“防走失”手環查找到老人的行動蹤跡。這些創新,不僅可以提高養老服務水平,還可以給老人一個安全健康的晚年生活。
養老是一道繞不開的“必答題”,如何更好地“解題”,關鍵在于創新。根據老人實際需求,
多想一些點子,打破原先只滿足于
“吃喝拉撒睡”的服務模式,瞄準更高的生活及精神層面,提供高品質的養老服務,受益的不僅是老人,也是我們每個人,因為每個人都有老的那一天。